公司动态 分类
KB体育探访杭州茶空间感受《梦华录》神仙姐姐的茶艺美学

  KB体育杭州是目前国内茶的宋韵文化最显著的地方,这次我们委托美食作家神婆,帮我们探访杭城茶空间。

  知道这句话的时候,我莫名有了品位上的优越感,竟然想一块去了呀!那些通宵追《梦华录》的,也疑似拥有“智者同款”愿望。

  我身边的古美术收藏家兼设计者寂莱,以及“宋朝通”净慈寺方丈戒清法师说,不必麻烦,多去杭州茶空间就行。

  任何美好,都自有安排,就像一部浑然天成的剧。我在杭州,就这样依照他们的指引,去了不少茶馆,在香茗中穿越了一番!

  吴自牧在《梦梁录》里提到“焚香、挂画、点茶KB体育、插花”四般闲事,“点茶”是和琴棋书画并列的,现在看来是雅致得不落凡尘。

  这个步骤由茶童和茶仆完成,和现代喝茶不同,我们往往觉得主人亲自泡茶才显尊贵。

  我看热播电视剧《梦华录》时,是对着宋徽宗写的“点茶”步骤看的,“搅动茶膏,渐加击拂,手轻筅重,指绕腕旋,上下透彻”。

  高手“点茶”,为一决高下,就有“斗茶”,听起来像现在的茶艺师的技术比武。宋时可美多了!

  ▲赵盼儿斗茶刘亦菲这哪是在“拂茶”,简直是在弹古琴,纤纤玉手柔中有刚,特别是“斗茶”这一段,“如酵蘖之起面,疏星皎月,灿然而生。”这哪是斗茶,简直是斗法。

  那拂弦法,我不禁想起小时候看《六指琴魔》,第一次觉得林青霞“东方不败”这个角色美得不可方物,她拨古琴时,空气中的尘埃也凤舞九天,弦中似乎蕴藏万物能量。

  ▲图源:《梦华录》关于点茶器皿,当然也可以“斗”,蔡襄《茶录》上说“茶色白宜黑盏。”

  宋徽宗自己“斗茶”就用建盏。寂莱说,据记载建盏被僧人修行时拿来“观想宇宙”。我在他帮着设计了展览图录的净慈寺办的“宋代僧家展览”《慧日峯下》终于看到那件传说中的“天目曜变茶碗”残件,目前已经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残片。

  ▲“天目曜变茶碗”残片苏东坡当年那一句“忽惊午盏兔毫斑”,是赠南屏老谦的,也开启了净慈寺与文豪的千年茶缘。我听戒清法师聊宋代点茶,才知道“兔毫斑”茶碗原来真的存在。自然烧制过程中,无数纤瘦釉滴流淌成“兔毫”,大地色与星辰色之间泛出白,当我意识到时,一刹那被光影流动的美感动。

  ▲“兔毫斑”茶碗戒清法师说宋代点茶也并非都用黑釉盏,范仲淹一句“碧玉瓯中翠涛起”,说的就是龙泉青瓷和新茶末的美。

  他并说“茶道”其实属于日本,受中国茶文化影响,由日本僧人村田珠光和千利休奠基,我们叫“茶法”更合适。

  ▲蓝釉现在“斗茶”还能在日本正式场合出现,时空穿梭后,让我们脑补千年。那画面又把我们拉回“德艺双馨”的唐朝老茶客那,他们称“斗茶”叫“茗战”。开场前茶师会特别注重水质和茶器具。

  日本旧时斗茶会的形式其实主要模仿自中国禅院茶礼,会场叫做“吃茶亭”,陈设是以安排名贵唐物为时尚。高级茶客们以竞猜茶产地和品种为乐,之后再设酒宴。

  ▲图源:《梦华录》众所周知,《大观茶论》的作者宋徽宗是一位被国事耽误了的艺术家,《东京梦华录》载“朱雀门外街巷……以南东西两教坊,余皆居民或茶房。”北宋汴京(今河南开封)百姓在他的带领下,全民喝茶,而且形式越来越娱乐。唐代,由陆羽、常伯熊倡导的茶文化,只流行于官场和僧侣之间,以茶宴和茶礼的形式呈现,展现一种有隆重仪式感的高洁美。

  日本荣西法师最先把中国的茶饮习惯带到日本,成为现在日本茶道的雏形。当时这种禅林风尚甚至在中国是清规戒律之一,杭州径山寺的茶宴是当时茶礼的巅峰。

  戒清法师:“其实,日本民间喝茶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正式。日本的抹茶道,都是多人一碗,旋转着喝。日本茶道的精神性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确实是存在的,然后过了那个历史时期,之后茶道的精神性就不断式微了。”

  一到夏天,我就会想起在西湖边写下“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”的杨万里,也是躺在胡床上,“旋唤茶瓯浅著汤”躺喝茶的杨万里。

  他是个南宋第一茶迷,曾把茶鼎烧穿,为了喝宋徽宗提字’龙团凤饼,名冠天下’的本饼,不顾重病。那在宋朝,喝到的确实是人中龙凤。欧阳修做官20年才4人分到一饼龙团。好茶喝个遍的杨万里的确把茶喝明白了,才写出“分茶何似煎茶好,煎茶不似分茶巧”这样的句子。

  煎茶和分茶其实都是泡茶法,前者来自唐朝,蒸压后的饼茶初沸调盐,二沸投茶末,搅拌,三沸就停止,茶末在汤里煮,里面还常搁香料,重视茶汤味道KB体育。

  《茶录》里说:“候汤最难,未熟则沫浮,过熟则茶沉”。当时,茶艺师的“艺”字说的是技术。宋代的点茶就不同了,文人墨客开始玩视觉艺术,喜欢精雕细压的团茶。

  书法家蔡襄的《茶录》里说“钞茶一钱七,先注汤,调令极匀,又添注入,环回去拂,汤上盏可四分则止,视其面色鲜白,着盏无水痕为绝佳。建安开试,以水痕先者为负,耐久者为胜。”

  ▲《梦华录》点茶所以说,宋朝那时候民间“斗茶”,主要是靠看的,不是靠喝的。

  我第一次看《梦华录》里的“斗茶舞”有点惊讶,选秀的既视感。舞姿质量评判,更接近江南的“采茶舞”,还是新疆“萨玛瓦尔舞”有待考证,但茶艺师赏心悦目确实重要。

  戒清法师曾在茶会时做过宋式“分茶”,也叫“茶百戏”,是宋代茶美学主要的表现形式。

  “茶百戏”中,音乐、书法、绘画……是交融进行的,甚至随着“幻变”,能按时间先后出现连续画面,这让我感到茶的魔力。茶面作纸,茶沫为墨,北宋初年陶谷在《清异录》描述了“写诗”的场景:“能注汤幻茶,成一句诗,并点四瓯,共一绝句,泛乎汤表。小小物类,唾手办耳”。

  ▲现代点茶高峰:戒清法师茶会作品想象中,北宋文人墨客们,如柳永流连花间般,追得“茶百戏”如痴如醉。那画面,美得不敢看。真实状况是,金军追到南宋。宋徽宗的倒霉儿子宋高宗赵构一路南逃,直到杭州东郊的“临安”,在那安营扎寨,有了南宋临时政府。

  ▲图源:《梦华录》钱塘那时候是先富起来的,“市列珠玑,户盈罗绮”,已经有了杭州四季青与网红基地的感觉。刘亦菲在《梦华录》里饰演的茶师“赵盼儿”生活的故事历史背景就有了,取自孟元老的《东京梦华录》。

  故事结构是关汉卿的杂剧《赵盼儿风月救风尘》。而钱塘的南宋场景来自吴自牧的《梦梁录》。立下“赵氏茶坊乃钱塘第一”这个主角人设,编剧是极其用心的。

  宋朝乱世的虚幻太平景象,让大家干什么都不如闲着,百姓们更乐于喝茶谈空天,花大量时间搞搞美学和艺术。

  我倒对喝茶清规戒律的仪式感不太纠结,我更在乎宋人饮茶的快乐,陆游写的“晴窗细乳戏分茶”里有一个“戏”字道破天机,玩得既放浪又认真,但那时候的人们追求这些,完全不刻意。我们在说人家“装”的时候,其实是把自己放低了,这就是人家的生活。

  明朝的朱元璋就不一样了,开国皇帝,废了龙团凤饼,“惟芽茶以进”,打击腐败,狠抓GDP。当然,没有他,也没有现在的西湖龙井。

  寂莱有段话,我也深有同感:“斗茶是宋那个时代的游戏,那么其实我们这个时代的饮茶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游戏,包括我们的茶道具,是我们的玩具而已。我们的茶室,也就是我们的密室逃脱的密室一样的一个空间而已,从这个时空进入到另外一个时空里面去。所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间,你或多或少的,就会想去探究另外一些时空里面的游戏,比如宋朝。”

  在访溪上酒店里面。每当西溪湿地的冬天被遍野柿子点灯,“柿间”这名字才被大家自然估摸出来:哦,原来是这个意思。

  要茶人、古美术收藏爱好者、酒瘾咖啡瘾者、书迷、古典音乐玩家、雪茄客、艺术家……同时都满意的地方不多,柿间算一个,“建筑的美好的成分,家具也好,道具也好,都是围绕着让人舒适这个部分展开的。”这是寂莱打造空间的初心。

  寂莱想要来柿间的朋友能够把自己彻底地松弛下来。“甚至是喝了一杯以后能够像修复了一样的离开。我是希望这个地方有这样的一种功能,其他的其实都是次要的。”

  每一个人的高多巴胺的点燃方式是不一样的。“空间和我们对待喝茶这件事情的态度本身,都是生活的态度。我们喜欢一个空间,背后的东西就是你喜欢这个空间呈现的生活方式,就像伴侣相处一样,哪怕只是某一个点。

  比方说我想要达到的是‘放松’。每个人放松的方式不一样,我们围绕着烟、酒、茶、音乐、艺术来展开的,在里面你可以很舒适。另外一些人愿意去奔跑、露营、爬山……我们不会每个频道都同频,但是在这件事情我们是同频的,就可以。”

  寂莱爱茶之路,大概要追溯到十八九岁的时候,第一次从北京到厦门。“北京那会儿喝茶的习惯连用壶都很少,就别说是用那么精致的小壶盖碗了。一般就是一个搪瓷缸,抓一把茶叶放在里面,就很粗粗的就喝掉了。”

  他在厦门大学看到一帮男生夹个热水瓶,然后拿着一套茶道具,坐在操场上喝茶,他心想还能这么喝茶。他才意识到街巷里跟北京不一样的那种饮茶的方式。而且这种方式对他很有吸引力,再一喝茶,觉得很香,就这么喜欢茶了。

  从爱朋友,到爱茶,再到收各种茶道具,寂莱觉得家里装不下那么多呼朋唤友的聚会和物件,一动另辟地方的心,就有了“湖隐”,西湖边上几年前的著名私密茶空间,“柿间”是“湖隐”的升级版。

  “柿间”的建筑语言其实是非常现代的,他说最好的厨子就是一开冰箱,里面有什么菜,做出来就挺好吃,而不是说是刻意去整一桌。寂莱不愿意硬植入,他不太喜欢堆砌太多流行的和当下的元素,而希望美感是浑然天成的。

  “尽量没有规矩,可以让客人都自在。前提是你的自在不能影响到别人的自在。就等于我们对自由的理解其实是一样,我不想通过一个空间,通过茶,通过其他东西把人拘束起来。当然我也不排斥这样的空间,你进去以后非常认真地去喝一泡茶,甚至不能高声交谈。但那样的空间我不会太经常去,就像在生活中没有重大的场合,我不会去穿一套西装是一样的。”

  寂莱希望他的空间做出来以后,来的人,能够是很舒适的。以前在可以抽烟的时代,他对空间的要求是:“这儿能不能抽烟是进来的第一桌客人说了算的。你进来了你不抽烟,后面的人进来要问可不可以。你在抽烟,后面的人他如果不喜欢你在抽烟,他可以不来。这是我对自在和舒服的一种理解,当然现在已经不允许室内抽烟了。”

  寂莱做很多事也都是和空间里的朋友一起“玩”的心态,他喜欢岩茶,就跑去武夷山住了一段时间,竟做了一款核心产区的“真岩宗”回来,很多资深茶客喝不释手。

  寂莱要求茶艺师本真一些,再美的动作,对茶没帮助,就不要做。他说“不多余行事,不草率行事,不勉强行事”是泡好茶的规矩。“证明你会不会泡茶的,其实是茶汤的滋味。有助于你把这个茶泡好的每一个动作,你尽量熟练地做到很美好,但这种美好是不露痕迹的KB体育。”

  但他喜欢的茶道具,可以允许是有瑕疵,有残缺,甚至是未完成和不完整的。当年戒清法师送给了他一个混身锔钉的韩瓶(韩瓶的型因南宋名将韩世忠的随身水壶得名),喜欢的人会爱不释手。“被我不小心打碎了,心疼啊!托了会金缮的朋友小江去修复,结果又一次浴火重生、脱胎换骨,成了更有趣的艺术品。”

  田舍的主人老王是我身边的泡茶高手,一般名贵好茶拿给他,才能放心。田舍在一个居民区小巷里,离西湖近,走路就五分钟。从武林商圈最繁华商圈,转个弯,溜进一个隐秘胡同,里面是养花、晒衣、修门的各色人都有。田舍老王就是其中“喝茶”的那个“怪人”。田舍既是茶书房,雪茄俱乐部,也是音乐房子,酷极了。

  我问老王泡茶的秘诀,他说:“可能喝多好茶了吧。茶跟雪茄真的是很相通,我很敏感。泡好茶,和天气、湿度、泡茶人的心情……这些都有关系的。我和几个抽雪茄的人经常在聊一个问题,发现一些植物,包括茶本身,还有很多认知人们是局限的。

  黄梅天这段时间,虽然温度、湿度都可以科学控制,可泡茶抽茄,味道就是不一样。可能气压也会有影响,或者说不是植物本身的变化,是我们人类感知它的时候我们的变化。黄梅天,我一般不泡茶。”

  “其实你看现在我泡茶,已经很随意了。可随意也不会出错,对我来讲,可能真的可以做到茶,跟器,跟我就是一个整体。我现在泡的茶不代表多高深的技巧,而是体现,现在我个人对茶的理解。就是你喝到的每一杯茶,应该是我现在的修为。哪怕是错的,也都是我个人真实的感悟,这个很重要。”

  老王是从收茶开始迷上茶的。茶人也爱和他喝茶,原因是,他能隔着杯子“算命”。有朋友自己带茶来跟他喝,喝到一两点钟都不肯走,因为发现王老师坐在家里就能够把茶客跑的地方,做茶人的年龄性格,做茶的水平,甚至有多少茶家底,一一说出来。

  “有些年轻人的茶叶很一般,但工艺很到位,有可能因为他擅长创新。茶虽然容易做得锋芒很露,但是人更聪明,就像练武一样的,是可造之材。有些,他可能做来做去,就跳不出自己的一个圈子。有的茶人有传承,前辈过多指导,从开始就做得很保守。把一个传统东西做得非常标准,有好有坏,凭自己去感受。”

  老王觉得学习茶也要与时俱进。对于许多老字号,其实品牌传承,早就没有了,很多时候买到老字号,不过就是一种情怀。再说水,陆羽提到名泉。其中天台千丈瀑布他去实地看了,水是还是可以。如果开发了旅游,又或者周边建了工业区,这水还能好吗?

  老王喜欢live一点的音乐,他说喝茶如听音乐,其实做得一丝不苟,是最大的败。“听音乐,从碟到设备,最后内卷,到造空间。喝茶也很需要空间氛围,我不想误导别人太过于关注形式。但我依然想要尽量还原。我喝的茶是90年,我起码想用90年的泥料跟那时候人的心态来喝这款茶,是一种尊重。”

  王老师朋友多,贵宾外国游客经常会被领到这喝茶,法国酒庄的女老板曾来探望,他就把销法沱拿出来了,说:“销法沱是最早卖到法国去的熟茶。”法国人和他讨论普洱怎么喝,法国竟是放在一个类似保温杯里面,然后摇一摇。

  这让老王充满了因茶而起的民族主义使命感。“我肯定得演示正确的,那她也能带动一帮老外喝茶。那天下午在我这里,我给她喝了4款茶。我让她挑最好的,一开始也没说,等她喝完,我才告诉她是龙井。”

  他不鼓励大家都喝茶,老王说陆羽的《茶经》里面讲茶,也讲茶的危害。“采不时,造不精,杂以卉莽,饮之成疾。茶为累也,亦犹人参。”早上起来空腹喝泡绿茶,当然对胃不好。真想喝茶的话,需要一点专业知识。”

  “我自己通过这么多年下来,为喝茶定了三个标准:第一个干净卫生,健康标准其实是个非常高的标准;第二个口感要好,不要讲你的茶多牛逼,你喝了如果没有身心的愉悦,甚至让你口腔的愉悦的话,你喝它干什么?又不是喝包治百病的神药。就在这两点前提下,第三点我认为好的茶应该大多数人,都喝得起的茶。”

  老王说自己理想是做个职业找茶人,他家的茶,储量不算惊人,但是比较齐全,足以做茶教科书的样板。“比方说你想要下关的某一个批次,8513或者哪个型号的茶。到这来,我让你喝明白。”

  遇到真的“宋”,就只要去感受就够。“空山踏遍觅禅踪,唯见水月弄清泉。”说的就是永福寺。永福寺兴建于距今1600余年的南朝宋元嘉年间,园林风致,美到让人忘言。

  也许喝一口在里面的福泉茶院喝一口僧人采摘并特制的龙井,能感受佛家茶的真谛。宋代造型的执壶本来是用作点茶的道具,寺庙里取其“美”,用现代的用法来诠释。

  主人朴子早年受千利休的茶道精神影响,“和、敬、清、寂”为核心,将茶道延伸至一种平衡的整体状态的精神的泡茶理念是“直取茶汤”。

  青竺茶食其实是个西临灵隐寺、飞来峰,石莲亭在侧的“人文客厅”,门口的7亩茶园是国家级龙井茶种资源保护圃,与一棵五百年的古树相依,门前是令乾隆爷驻足忘返的“立马回头”站。

  弘一法师62岁的墨宝真迹、艺术家王冬龄老师给青竺的题字,中国美院教授李桐老师的禅意画作等,在这里就能见到。

  宋的茶食其实非常简单,电视剧《梦梁录》里出现赖葡萄、碧涧绿豆糕这儿都能吃到。

  南宋吴自牧《梦粱录》卷十六“荤素从食店”条中记载的那些零嘴餐食,老板也能安排:“及沿街巷陌盘卖点心:馒头、炊饼及糖蜜酥皮烧饼、夹子、薄脆、油炸从食、诸般糖食油炸、虾鱼子、常熟糍糕、瓦铃儿、春饼、芥饼、元子、汤团、水团、蒸糍、栗粽、裹蒸、米食等点心。”

  那些复杂的,譬如“梨肉好郎君”和“蜜饯雕花”,如今已经因为“不好吃”和“不必要”而渐渐消失在历史的银河里。

  对宋的那些追忆,逝去的、变化的、残存的、传承的都是美,在杭州喝茶,自然而美。